以往談到商務車多被拿來機場接送,或是企業接送來賓的工作車使用。大老闆們不差錢,但很怕被誤認成工作人員沒有派頭。因此買車還是喜歡如BMW 七系列等大型豪華行政房車。
TOYOTA心想,大家都希望廂型車豪華房車化,他們卻認為為什麼不把豪華房車廂型車化,於是乎Alphard就這麼橫空出世了。雖然有人戲稱這台車是8+9運兵車。但不得不說許多官員與老闆們還真愛這車。對官員來說,除了豪華、空間大,可以當行動辦公室外,人家問官員公務車都開什麼?回TOYOTA安全過關,回雙B就等著上政論節目被批鬥。因此Alphard推出後年度配額秒殺,還得透過關係跟和泰套交情插單。
排不到Alphard問題不大,因為同門出身的富哥哥Lexus LM來了。很多車媒會拿兩者做比較,測試啦當然跟其他媒體不一樣,因為Alphard我沒試過,所以我也不知道兩者差別為何。但這也不大重要,因為發表會年度配額不過400台,而訂單已經排到3,000台了,所以LM貴上許多也無妨,同樣買不到。
這次原廠將LM依動力分成350h與500h,座位數安排則有350h 的4/7座與500h的4/6座。價格起步價為429萬元,頂規四座則要595萬元。這次試駕的車款即為350h 七人座版本。
廂型車在外觀變化程度會較為受到限制,不過第一眼看見LM 350h還是有種觸電感。通常這類車款都會選擇黑色,但新的LM的白色特別好看,帶有一種超凡的帝王霸氣。LM前車頭設計相當有未來感,原廠給水箱護罩「Spindle Body」的稱呼,中文有其他媒體翻成星點狀。
紡錘式造型有向集團車款致敬的味道,但也與RZ e 的電動車有些相似。與Alphard對比,豪華品牌LM外觀卻更為前衛。但即便是前衛,卻又不會讓人覺得裡面的乘客是8+9,用設計界的語調來說,就是日式簡約美學,簡單、細緻又不失質感。
動力方面除500h 外,LM動力配置與Alphard 相同,皆使用 A25A-FXS 2.5 升自然進氣汽油引擎,變速箱則是 ECVT 無段變速。250 匹的綜效馬力,要對應2.3 噸的身形不吃力但也沒到游刃有餘。不過這車終究偏後座買家取向,駕駛爽不爽不那麽重要,後座老闆爽不爽才是重點。
LM內裝鋪陳基本上與Alphard相似,但身為豪華品牌的LM自然在許多小細節處就會更加高檔細膩。試駕車款是七人座,不若四座與駕駛艙有個隔斷屏。很多人會覺得頂級客層都喜歡前面有大電視可以聽簡報,講秘密時把隔斷屏升起來不讓駕駛知道。
但根據我身邊的頂流人士說,基本上老闆都喜歡幕僚在車上面報,沒有那時間跟你看PPT。此外會成為老闆的司機大多是千挑萬選的心腹,所以也沒什麼怕被人家聽的。若真的是不能讓人知道的小3456,那基本上也不會戴司機出門,所以買六座跟七座的也不用覺得低一等。
LM的第二排真可謂地面頭等艙,除了可將椅子調整成接近平躺狀態好好睡一覺外,燈光還可隨個人喜好調整喜好與亮度。連空調溫度都是紅外線感應自動調整,真可謂是很好睡的一台車。其他如遮陽簾、座椅按摩等功能也可透手機式觸控螢幕來調整,相當方便。
在載物空間部分,原廠說未收納第三排座位時,後方可放入兩個28吋與兩個24吋行李箱,高爾夫球具則可放入直立四組,橫置兩組球具。不過LM的第三排座椅收折是側放置,會收在左右兩側輪拱上面,視覺上會比較侷促些。
LM必不是一台完美的車款,但他的優勢在於目前市面上豪華廂型車只有他與Alphard最到位。因此價格是否溢價,或是動力是否足夠,在長長的訂單之前一且都不重要,因為他的客層不是買休旅的你我,而是金字塔頂級客層。這客層不在乎車價貴個一百兩百萬,在乎的是車子能不能再早一個月交車。四五百萬的車價對他們來說也不過是一支漲停板的差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