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1. 首頁
  2. 試車牌
  3. 試新車

【四輪試駕評測】給他個機會,他想做好車! 資深納黑再評Luxgen n7 LR 長程版

【四輪試駕評測】給他個機會,他想做好車! 資深納黑再評Luxgen n7 LR 長程版
試新車 我的車媒生涯可說是跟Luxgen一起長大的。入行第一場人物專訪是現在樂享退休生活的總裁胡開昌。當年的行銷經理李昌益現在是台灣Kia總裁。十多年前第一次試駕車款是Luxgen M7,如今則是電動車n7。

很多車媒試駕n7 LR 長程版時會拿先前販售的版本做比較。很遺憾我無法做出這種比較文,因為最早先發版當時由於車輛供應吃緊,媒體試駕悄然開始,等到我看到同業出刊報導要排試駕時,已經沒有媒體車可以試駕,只能跟怒買一波的同業媒體蹭個車開一下。

因此記憶中前一次接觸這品牌的車款是U6,如今相隔多年再度試駕Luxgen n7 LR 長程版可說既熟悉又陌生著。長期關注測試啦紛絲的人會知道,我對車廠批判的力道gogoro只能排第二,Luxgen才是長年榜一。不過我也坦承,即便我對這品牌開口無好話,但每當生日過年廠方還是願意給我一張親簽賀卡,願意讓我參加記者會活動,這氣度還是值得敬佩的。

許多人最想問的問題就是Luxgen n7 LR續航力是實標嗎?電池是哪裡產的?跟其他版本相比長程版推薦嗎?我們也就不要花篇幅介紹中控螢幕有哪些功能,造型好不好看等大家去展示間就會知道的問題,直接回答車迷想知道的事。

關於續航力:

NEDC標示長程版續航力為711公里,不過NEDC偏向實驗室數據,因此業界普遍作法會直接打七折,也就是497公里多的續航。地圖上從台北直衝墾丁免充電可抵達。同業也實際做過台北到大鵬灣測試,同樣是直接抵達目的地中間不用停。當然你會說一般用車誰會每天都是高速公路不塞車?不過根據交通部用車習慣調查,台灣人平均每天上下班通勤里程約在30公里左右,因此這車不要說一週充一次,4天充一次電應該就可以應付多數用路需求。

關於電池:

首發版是寧德時代電池,長程版所使用的電池原廠沒說,但經過調查,是國軒高科的磷酸鐵鋰電池。來自中國的國軒高科知名度沒有寧德時代或BYD的刀片電池那樣有知名度。不過他也不是什麼阿薩不魯的牌子。國軒高科目前全球車載電池供應量排名第八,同時獲得VW的投資,並在美國有設廠。問一下谷歌大神,台塑的綠能儲能事業,其技術來源也是國軒高科。

不過這裡並非要替國軒高科擦脂抹粉說它好棒棒,消費者要用它使用國軒高科的電池而抵制他我也沒意見。如同先前試駕MG時所舉的例子,用蘋果沒有比較高大上,用小米也未必差人一等,單純就是你想花多少錢取得怎樣的用戶體驗而已。對我來說,以這樣的價位買到如此續航力的電池,若保固條件得宜,倒是沒什麼可以嘴的。

 

跟其他版本的比較?

如同我去買小米的行動電源,容量大的價格比較高,但如果價差合理,當然買容量大的。而且你也不會執著於兩個版本的電池是不是用同一個牌子的吧!因此就續航力考量,當然首選長程版。

另外,推薦長程版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長程版可說是先發版的優化版本。比方說先前車主反應儀錶動畫不夠炫,這次改給你。車主反應之前的頭枕不舒服,這次改給你。引擎蓋沒有氣壓撐桿,這是改給你!連車主反應先前置杯架手路太粗,原廠這次也改給你。

 

另外在輔助自動駕駛部分,車道置中的作動更為細膩了,不會有過多的突兀拉扯感。加上底盤透視與環景功能,這車可以說集合國人想要配備的大成。我個人特別喜歡導航王內建的導航系統,不僅可選高架橋上或橋下,還配有類似神盾的超速警告,連暢度也相當不錯,車主可以省下一筆改裝費用。

總結:

這一兩年來試駕電動車的機會多很多,若以那牌電動車開起來比較像油車,個人認為BMW開起來最像油車,n7 LR可以排在第二,比不少歐系品牌電車都好開(保時捷電車沒開過,故忽略不計)。這立論根據在於許多車廠都過份著墨於電車加速性,卻忽略了煞車能不能煞住以及電池重量在動態操駕中重心轉移的問題。而n7 LR在懸吊與煞車配置上確實值得稱讚,開起來相當舒服輕鬆。

最後,我想講一個試駕時的小故事。過去Luxgen的習慣是,我知道我車有問題,但我就不改。媒體說車有問題,那就抽廣告處理媒體。這次在跟工作人員交心時,他的一段話讓我反覆咀嚼了很久。

 

他說:「我知道我們納智捷一直被罵,做什麼都會被罵。特斯拉你說他哪裡不好,你罵他也不見得甩你。但我們是國產自主品牌,車主罵,我們就改,這樣做國產車好像就有價值了。

過去為了怕影響股價,面對輿情總是以「莫壞了皇城內的和諧」為指導原則。但所有的納黑,不都是先成為納粉,因不滿後續的態度或產品,而由粉轉黑的?如同中華隊,球迷雖然會酸不要再吃煎餃,不要再雖敗猶榮。口中苛刻,卻每場轉播都不錯過。同樣Luxgen若能如這次,以消費者的反應回饋為本,先把車做好再來擔心股價的態度,這品牌又何以不會再度偉大呢?

Message Board

訪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