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1. 首頁
  2. 試車牌
  3. 試觀點

歐盟新電池法上路,恐揭露電動車偽環保外衣

歐盟新電池法上路,恐揭露電動車偽環保外衣
試觀點 就在今年的6月14日,歐盟議會以587票贊成、9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歐盟新電池法」。法規明定銷往歐洲的電池產品如手機、電動車電池等未來都將強制揭露碳足跡並設置數位護照等新規,同時針對廢棄電池各元件回收比例也都有明確規範。

對台灣民眾而言,最有感的改變可能是2027年銷往歐洲的iPhone必需要將電池改採可替換式。但由於歐盟環保法規向來對全球政策有定錨效果,因此外界預測該法案極有可能成為美國在內的法規基準。然而最讓各國頭痛的事,則是未來電動車製造成本恐將飆升,其中又以中國受到衝擊最強。

根據SNE的研究報告,光2023年上半年,全球電動車電池市場佔有率中國寧德時代就佔了36.8%,比亞迪則以15.7%位居第二,兩者就佔了上半年超過一半的市佔率。即便以2022整年來看,寧德時代與比亞迪同樣佔了50.6%,而前十名榜單扣除掉兩者後,仍有4名是「中」字輩的。也讓外界質疑歐盟電池新法就是衝著中國來了,是一種變形碳稅與貿易壁壘。

然而直接掐著中國電池業者咽喉的措施,一是回收,二是碳足跡。在回收部分,新法針對電池製造元件有最低回收要求。

 

 

法規生效8年

16%

85%

6%

6%

法規生效13年

26%

85%

12%

15%

 

以目前高性能電動車愛用的三元鋰鐵電池來說,由於鈷的價格較高,因此回收業者仍屬有可圖。但磷酸鋰鐵電池則有可能出現業者倒貼回收的狀況。此外,由於電動車電池多以小電池構成模組的方式形成,因此回收過程必須耗費大量人力,將各部件分離開來,同時操作人員還有可能暴露在有害氣體當中。對於工權高漲的歐洲國家來說,回收成本勢必拉高。

那業者可以雙手一攤擺爛不管嗎?答案是不行的。因為新規也明定新電池未來都要有自己的數位身分證,透過溯源管理來掌握電池壽命乃至回收過程,違者則有可能面臨天價的報復性求償。因此包括寧德時代在內也將全面展開製成與採購方式的檢討。

 

另一個讓中國電池業者頭痛的問題則是碳足跡的交代。過去電動車面臨一項質疑即是電動車不是沒有排氣管,只是電動車的排氣管不裝在車上,而是裝在發電廠的煙囪上。

然而歐盟新規則要求,電池業者必須闡明電池製造過程所發生的碳足跡,從開採方式、發電模式都要明確交代。簡單來說,就是希望電動車的電池都是用綠電生產的。你會質疑歐盟這樣要求,自己能做到嗎?但如SKODA、BMW等歐洲工廠都已經全面改採綠電,甚至要求載運的貨船也都必須使用電動船,來降低碳足跡所伴隨的碳稅。

之所以說碳足跡才是真正致命一擊,理由則是中國目前發電比例,火力為最大宗佔52.8%,綠電相關的水力16.14%、太陽能15.33%、風力 14.27%,核能僅2.18%。以火力發電為主的結構必須大量仰賴燒煤,但2021年冬天中國才發生缺煤發,導致寒冷下雪的東北地區晚上無法供應暖氣激發民怨。在今年,中國多地充電價格一度電正式突破兩塊人民(近9塊台幣)大關,讓許多車主直呼又被當韭菜割。

 

回收問題還可以靠政策補助提高回收價格讓業者更有回收動力。但要改變碳足跡必須將能源政策進行通盤檢討,無論是政治或經濟上的難度都更加巨大。歐盟電池新法或許帶有壓制中國,保護歐洲電池業者的內涵。不過透過碳足跡的審視,也讓電動車就等於環保的話術再度受到檢驗與挑戰。台灣雖然在電池供應鏈上能扮演的角色有限,但在順著潮流推電動車的當下,也該好好思考目前火力發電佔八成的台灣,電動車還是最佳解嗎?

 

Message Board

訪問者